深水埗軍營與加拿大戰俘
上文提到在里斯本丸沉沒的事件中,有1800名英兵被日本軍方用貨船運往日本作苦工,途中被魚雷擊中船尾,多人被困在船艙中,石沉大海;有部分突圍而出的,又被日軍亂槍擊殺,也有一些人最終被日軍捕獲,再被遣返日本。在這次海難和大屠殺的倖存者,九死一生,能繼續活着的實在只佔少數!
在電影裏,導演方勵就幸運地找到一位97歲還活着的加拿大籍老兵。二次大戰結束,他能夠有命和安全地返回祖家,跟親人共聚,可說是非常幸運。這位老人仍然非常健談,記憶未見退化,他的性格極其樂觀,很有正能量,難怪他可以大難不死,凡事化險為夷,活到99歲。
加拿大兵壯烈犧牲
說說加拿大兵參戰的始未。1941年尾,日本的軍隊已攻陷了中國多座城市,先是北平和上海,跟着是南京、廣州和深圳。香港只是一線之隔,岌岌可危!
因此,英國調派了一些英聯邦國家的軍隊來港,以增強抵抗能力,當中包括印度及加拿大的兵,後者為數達2000,更是主力的增兵!
1941年11月,2000名剛在加拿大招募的年輕義務新兵乘船扺達香港,他們主要被分配到榴彈營和來福槍營。英國原先估計日本不會在短期內進攻香港,打算這2000名加拿大新兵到港後才接受訓練!
怎知日軍竟敢偷襲珍珠巷,並在12月8日清晨便猛烈進攻香港,炸毀了啟德機場後,便由北至南,兵分多路進攻沙田及九龍各地,日軍武器精良、訓練有素,又已掌握準確地形及情報,於是英軍節節敗退。況且新兵臨危上陣,根本訓練不足,又缺乏實戰經驗,奮戰18日已彈盡糧絕,死傷枕藉,最後到12月25日港督正式投降。
深水埗軍營的黑暗生活
當年在港的加拿大新兵也曾參與多場慘烈的戰鬥,總計共有290名官兵陣亡,其中包括司令羅遜准將!剩下來的加拿大兵頓成戰俘,主要關押在深水埗戰俘營,直至到1945年8月,日本宣布投降為止。在戰俘營加拿大兵過着非人的黑暗日子,不少人被日軍虐打至死,集中營衛生欠佳,又有白喉及瘧疾等病的侵襲,能捱至戰爭結束的只是少數。
當年的深水埗軍營佔地不小,範圍包括現在的東京街、長沙灣道、欽州街和通州間四街的範圍。港英政府1927年填海後即興建為軍營。至1977年政府將部分軍營改建為麗閣邨;到1993年,再將餘下的軍營改建為麗安邨和深水埗公園,以改善香港的住屋問題。
戰後,加拿大兵獲安排返回祖國!雖然可告別這片傷心地,但軍兵要重投正常的生活並不容易的。有些人因為傷患找不到工作,有些人精神受了創傷,影響一生,出現酗酒、自殘、自毀的情況,自身和家人所受的種種折磨,不足為外人道!
無論是英籍、加拿大籍、印度籍及華籍的軍兵,都為保衛香港付出過努力,有些人甚至壯烈犧牲。我們今天到深水埗去警署打卡之外,更可以到附近的深水埗公園走走,緬懷過去的歷史,憑弔為我們犧牲生命的加拿大年輕士兵!
戰爭必定是殘酷的,願世人珍惜和平!
*此文曾刊載於《灼見名家》,2025-07-31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