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沉大海的兒子、丈夫、爸爸

 

1842年8月29日,鴉片戰爭結束,欽差大臣耆英、伊里布代表滿清和英國簽下第一條不平等條約──《南京條約》。英人確是老謀深算,看中了水深港闊的香港島,日後可成為與滿清政府做生意和打交道的「南大門」。後來又發生第二次鴉片戰爭,英人再掠奪了九龍半島;之後,貪婪的英人又巧取豪奪地租借了界限街以北,深圳河以南的土地,為期99年,並稱之為新領土,New Territories!

由香港島到九龍半島到新界,英人分三個階段擴展她的勢力,自1841年香港「開埠」至1997年,英人治港約為150多年,不過期間有3年零8個月香港淪陷,香港人要在日寇的鐵蹄下過着黑暗及艱苦的歲月!

193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抬頭,日本試圖剷除西方在東南亞及西太平洋的勢力,希望取而代之,以建立由日本天王為首的「大東亞共榮圈」。日本野心勃勃,先後已取得朝鮮及台灣兩鄰近的地區。

1931年開始,日本野心已昭然若揭,大規模侵華。首先在東三省設立偽滿洲國,誘騙末代清帝溥儀當傀儡政府的元首。

1937年7月7日,日軍藉故越過北平的盧溝橋,大舉進攻中國,不到數個月,北平、上海、南京、廣州、深圳紛紛失守淪陷!香港岌岌可危。

 

 

戰俘沉海 傷痛未了

 

其實,英人是老奸巨滑的。早在1939年英人已把婦孺家眷用船撤離香港,以防萬一;但不少港人仍心存幻想,香港有英軍駐防,日軍不敢貿然進攻!而英政府也說香港是大英帝國在遠東地區的堡壘,是牢不可破的。1941年更派了兩營的加拿大兵來港助陣。

但意想不到的是1941年12月7日,日軍竟膽敢飛越太平洋,偷襲珍珠港,把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徹底殲滅。

沒有了美國在太平洋的威脅,日軍便在4小時後轟炸新加坡,再4小時後轟炸香港。12月8日早上8時左右先轟炸啟德機場,再炸深水埗軍營及城門炮台,重創英軍的防衛設施,然後在深圳大舉南下。

英軍在醉酒灣防線迎戰。在沙田城門炮台激烈抵抗,可惜只守到3日,兩營的蘇格蘭兵便全軍覆沒。日軍直入九龍市區,以尖沙咀的半島酒店為指揮部,英軍則全面退守香港島。

之後,日軍不斷向港島北部發炮;並在12月18日兵分三路登陸港島東部,包括北角、鰂魚涌及筲箕灣,然後往南區進發。黃泥涌峽失守,於是淺水灣、赤柱落入日軍手中。12月19日日軍已全面控制港島東部,英軍只好退守灣仔。12月25日港督楊慕琦決定在聖誕節投降,日軍正式入城,香港進入恐怖的3年零8個月的日治歲月。

 

 

 

所謂的大英帝國,她在歐洲忙於與德國希特拉的納粹軍作戰,死傷慘重,實無暇兼顧亞洲的戰事。香港守衛戰只勉強維持了18日,大約2000名英聯邦士兵陣亡。楊慕琦投降後,數以千計的英兵,主要是2、30歲的青年新兵淪為戰俘,被囚禁在深水埗及赤柱的集中營。他們缺乏營養,又受日軍毒打虐待,更感染瘧疾、白喉等傳染病,死傷枕藉!

日本為增加國內的勞動力,會挑選一些較為健康精壯的英兵,運返日本做苦工。1942年,一艘叫里斯本丸的日本運俘虜的貨輪,在運送1800名英軍前往日本途中,在中國的舟山群島附近被美國潛艇的魚雷擊中船尾,25小時後沉沒!

日人撤離船後,就以帆布封死三個船艙,冀讓這批英軍葬身大海,在生死關頭,有困在兩艙士兵成功突圍、走出船艙,但被留在船上的日軍亂槍掃射,英軍慘被屠殺,在甲板、在海裏,死傷無數!

 

血海孤魂 誰人作證

 

最後,只有700餘人倖存,卻被遣送回日本!想知道這800多人因「沉沒事件」而家破人亡的真實境況,可看一齣用了8年時間,花了人民幣8000多萬元Documentary,《里斯本丸沉沒》,因為完成此電影,導演方勵耗盡家財,嘔心瀝血,為求將真實揭開,還死者一個公道,家人親屬的一個明白。

逝者已矣,80年後傷痛猶在!受訪的380個家庭成員,包括痛失爸爸的80多歲兒子、女兒仍黯然神傷,悲從心底出,傷痛是一生的,哀傷仍揮之不去⋯⋯

 

 

 

*此文曾刊載於《灼見名家》,2025-07-24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