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頁
  2. 議題探究
*文章按上版日期排序

議題探究

  • 小學副校長領導能力的培訓

    香港小學副校長在20世紀是一個與主任相若的職位,其薪酬只比年資到頂點的小學主任薪酬多四分之三個薪級點;當時有些小學主任婉拒出任副校長,造成了部份小學校長有獨力難支的感覺。
  • 體育科校內成績評估重視日常參與 不應過份操練

    隨著各種電子產品的普及,學生經常接觸電子器材進行學習及娛樂,間接地阻礙了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。只側重於靜態的生活,久而久之自己會對健康和身心發展造成負面影響。
  • 強化本地教師語文能力 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

   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10月16日發表《施政報告》,其中包括把香港「打造國際端人才集聚高地」。根據統計數字,政府的「搶人才」政策初見成效,但仍需要面對如何「留住人才」的問題。
  • 從HKPAX啟發藝術教育應轉變的趨勢

    由香港藝術發展局籌備多時的首屆香港演藝博覽會(HKPAX),終於在10月14日開始一連五日舉行。隨著新的藝術形式在世界冒起,我們除了適應新的體驗藝術方式,也探索藝術生態系統如何順應作出轉變。
  • 超越算法:淺談語文科中人工智能工具不能教育學生的關鍵領域

    在人工智能的發展歷史中,它總能不斷滿足人類對它的幻想和需要,甚至在人類作為萬物之靈而引以自豪的一些領域。所以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(ChatGPT)一面世,又再次引發人們暢想,教人探討在教育領域的無限可能,本文正是從用家前線語文教師角度討論現況和本質問題。
  • 發展文創產業 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

    粵港澳大灣區地緣文化相近,經濟相連、生活相近,互補性較強,在文化上融合具有天然的優勢。期望大家努力積極推動香港和大灣區的合作,一起努力發展文創產業。
  •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考生 往内地升学的趋势、动因与挑战

    • 作者: 黃晶榕(香港創知中學校長、華南師範大學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、港澳台教材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客座教授)、林闻凯(华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、副研究员、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副主任)
    • 刊登日期: 2024年9月16日
    • 關鍵詞:
    近年来,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考生前往中国内地升学的趋势日益显著。 文章从推拉理论视角,深入了解这一趋势背后的原因。
  • 從「蒙以養正」的角度談嬰幼兒啟蒙師的職業素養

    在我國,提到木藝工匠,我們會想到:懂得注重細節、觀察入微、精通物理、重視程式、技術精湛、藝術審美、精雕細琢的魯班師傅。嬰幼兒照護工作需要我們這些教育工匠怎麼做呢?
  • 高小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與校本規劃

    為了了解小學同工對開展高小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看法,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(初研)於2020年底成立研究小組開展「香港高小學生生涯規劃教育」研究,以了解同工對高小階段生涯規劃的教育內容、推行形式、起動需要、培訓期望及家長教育等方面的看法。
  • 談教師專業操守 (續)

    社會大眾對教師的形象、行為有極高的期望,但這並不代表教師的工作只局限於課堂教學。身兼多職並不代表不務正業,而是以不同身分,屢行社會責任,為這個社會作出貢獻,也是活出多姿多彩的人生。
  • 從「國優計劃」看創科教育的機遇

    國家教育部最近公布了第二批納入「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育計劃」(下簡稱「國優計劃」)的13所試點大學,其中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將是首次以本港高校的身份參加。
  • 淺論香港推動中華文化教育的問題和建議

    中華文化蘊含豐富的古人智慧,能建構年青一代應有的待人處世態度,值得各級學校大力推廣。在實施中華文化教育時,我們只要找對方法,多加交流,拓寬視野,必定能取得成功。
  • 從奧運體會如何踏上天才之路?

    成功背後的努力是很重要,天才天分需要透過正確的訓練和練習,才可以慢慢地創造出獨特的才能或者表現能力,期待更多的港人明白這道理,相信會更有效地培育小朋友發揮潛能貢獻社會!
  • 淺論香港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重要性和策略

   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,除了能建構學校內部的協作文化外,還能有效地解決教學現場的困難,提升學生的學習表現。而最重要的是,這種建基於實際遭遇的困難之專業學習,有利教師應用所學,並從實踐中學習。
  • 細析《小學教育課程指引》(2024)更新重點與方向

    教育局早於2022年11月公布《基礎教育課程指引──聚焦·深化·持續(小一至小六)》(2014)更新為《小學教育課程指引》(試行版)後,便一直持續積極蒐集學校和社會的多方意見,務求進一步推動課程優化。事經兩年,局方剛公布《小學教育課程指引》(2024)的定稿,正好為業界提供清晰的行動指南,同時掌握最新的課程要點及教學支援。
  • 發展具備人工智能元素的自動數學學習系統

    • 作者: 葉兆庭 (國際(澳門)學術研究院數學科學研究所所長、特許培訓發展學會數學及統計課程總監、博雅國際教育研究院高級講師及華夏書院數學課程主管、深圳菁華中英文實驗中學國際部高中數學科領頭人)
    • 刊登日期: 2024年8月16日
    • 關鍵詞:
    無法重溫的實時大班教學,對學生在數學科的學習較為困難。透過人工智能教授任何難度的中小學程度數學問題,並構建自動數學學習系統,可讓學生隨時有一個如同私人補習老師的人工智能輔助其學習。
  • 香港高校可如何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做貢獻?

    本文是2022年度暨南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專案(JDGTT202202)研究成果。探討香港高校具備哪些特點或優勢,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過程中可做貢獻。